世界地质公园的推荐准则不包括_世界地质公园的推荐准则不包括什么

       世界地质公园的推荐准则不包括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世界地质公园的推荐准则不包括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世界地质公园

2.地质公园概述

3.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有几个世界地质公园在哪

4.地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5.大理苍山索道票和苍山地质公园的票一样吗?买一次就都包括了还是需要买两次?残疾人和学生证有优惠吗?

6.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小知识

世界地质公园的推荐准则不包括_世界地质公园的推荐准则不包括什么

世界地质公园

       本节研究了世界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分布,并以法国普罗旺斯高地地质公园、希腊莱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质公园、英国大理石拱形洞世界地质公园、德国布朗斯韦尔地质公园为案例进一步介绍世界地质公园及其地质旅游开展状况。

       一、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分布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分布见图7-3。

       图7-3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分布图

       二、世界地质公园举例

       (一)法国普罗旺斯高地地质公园

       法国普罗旺斯高地地质公园位于法国东南部上普罗旺斯阿尔卑斯山脉和瓦尔省,中心是小镇Digne-les-Bains,位于尼斯以北约150千米、巴黎以南800千米处,该区是普罗旺斯的北部,与阿尔卑斯山脉接壤,是海拔约400~2960千米的高地,区内自然环境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样,其最低处有浓香的葡萄酒产地和橄榄树生长带,最高的山峰位于高高的阿尔卑斯山脉上。

       普罗旺斯的地质保护区位于西阿尔卑斯山脉外部,处在南部亚高山链区域与南部倒转石灰岩区交界处,南部亚高山链经历过中等规模逆掩作用,而南部倒转石灰岩区则发生了早期构造演化,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本身对其影响不大。

       依照1976年环境保护法,普罗旺斯自然地质保护区注册有18处地质遗迹,占地总面积2.69325平方千米,周围是一条保护带,覆盖了总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的55个地区。在这一辽阔的野外博物馆中,禁止采集任何化石。同样,在注册的地质遗迹范围内,有更加严格的规定,甚至禁止采集天然飞禽标本。然而,为了让科学家继续开展研究工作,并让业余爱好者开展业余活动,允许在保护带内采集有限的标本,但自然地质保护区除外。

       地质旅游

       普罗旺斯高地地质公园以农业活动和旅游业为主,通过养羊等农业活动,提高景观保护方面效率。地质公园旅游重点是休闲、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矿泉水业和矿泉疗养业在小镇Degne-les-Bains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大支柱支持了当地的服务业和手工业产业的发展,但是该地区并没有发展工业活动,以便更好地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

       普罗旺斯高地地质公园有3条幽静的小径,它们将浑然不同的景观连接起来。游客既可专注于化石、构造或地质沉积现象,也可从历史景观和植被中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因此,该地区的地质遗迹绝非是孤立的,相反游客可在辗转途中通过所见所闻增长知识。与这3条小径相连有3座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使命并非取代游览地质保护区,而是为使游客领略奇观而修建的,目的是使他们获得比从大自然中更加详细的信息,更加详尽的了解地质科普知识,此外博物馆内还定期组织其他科普展览活动和地质知识培训等。

       (二)希腊莱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质公园

       莱斯沃斯是希腊最大的岛屿之一,位于爱琴海东北部,占地面积1630平方千米,状似树叶,该岛土地肥沃,植被种类繁多,有银白色橄榄树、暗绿色松树、灰绿色橡树和岛上独有的野花等。在该岛的西海岸,火山岩与碧蓝的爱琴海会合在一起,重重海浪缓慢剥露出远古植物的石化残留物,让我们有机会了解2000万年前爱琴海北部火山喷发期间在一片“火海”中消失的另一个传说中的大西洋。

       希腊莱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质公园占面积2.86平方千米,其中的石化树木的聚集地主要位于Sigri,Antissa和Eresos地区,这是一片本土石化森林,占地面积1.5万多公顷,除石化树干外,还可看到保存完好的石化树根、果实、树叶和树种等。大量根系完整、发育良好的直立石化树木,为证明这些树木是在其原始位置上石化的提供了证据。

       莱斯沃斯石化森林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关远古植物群的组成和特征以及气候条件的信息。因此,这块土地是记录下至少2000万年爱琴海盆地的地质历史的天然见证。由于意识到该区具有极其重大的环境、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价值,希腊政府宣布该石化森林为自然保护区,目的是对该区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管理。

       石化森林的形成是由于爱琴海北部的火山活动,导致火山碎屑物质从东向西流动。这些火山碎屑物质覆盖了辽阔的地区,并掩埋了当时该岛西部生长的茂密森林。由于火山碎屑物质移动迅速,森林中的树干、树枝和树叶几乎顷刻间被掩埋。同时由于将植物纤维与外界环境相隔绝,以及确保了黄铁矿中强烈的热液流体循环,植物纤维才在最佳条件下发生了完整石化。实质上,这种石化作用是由无机物逐个分子地置换掉有机植物物质。因此,植物的形态特征和树木的内部结构被完好地保护下来。

       如今,火山岩受到了自然剥蚀,显露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直立或是倒下的树干,树干长达20米,直径达3米。莱斯沃斯的游客在游览不同的石化树木聚集地时可有多种选择,其中包括位于Sigri的莱斯沃斯石化森林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该馆具有各种各样的展品,并以十分生动的形式显示出爱琴海的地质演化过程,在靠近该博物馆的是Sigri地质公园,游客可观赏到视觉独特的石化树根。另外,附近的Plaka地质公园还有许多直立的石化树干和独特的石化树叶。

       地质旅游

       凡是到石化森林公园观光的游客都会有一种独特的体验。该公园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石化森林区,园内有保存完整的石化树木,这些树木在远古时期曾构成茂盛的森林生态系统。区内散布的许多直立的和倒下的树干(有时高达7米、长22米)的数量和大小将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英国大理石拱形洞世界地质公园

       大理石拱形洞世界地质公园位于英国北爱尔兰弗马纳郡境内,Cuilcagh山脉石灰岩斜坡下部发育着一个巨大的洞穴体系,其中的大理石拱形洞是英国和爱尔兰最享有盛誉的洞穴之一。这些洞穴是1895年由任教于巴黎索邦神学院洞穴学专业的法国著名洞穴学家EdouardMartel首次发现的。

       在Cuilcagh山脉顶部,页岩和砂岩形成了宽广的滩地,在那里降雨聚集为不连续的溪流与河流,遇到石灰岩下渗后形成洞穴。大多数洞穴形成于Dartry石灰岩地层上部,该地层为不同类型石灰岩的复杂岩群,它们在厚度和特征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反映了逐渐增强的构造活动。尽管地质公园内的泥滩石灰石干净、大部分为层状,有助于形成大洞穴,Dartry石灰岩地层的这些变化特点对洞穴的发育和形成却具有重要影响。

       这些岩石的岩性影响着Cuilcagh山脉的特征。砂岩、页岩和石灰岩之间的差异造就了Cuilcagh山脉明显不同的植被、地形和水文。Cuilcagh山脉不高,海拔仅有668米,但它的北部地区,在温和的大西洋海洋气候影响下,年平均降雨量达到1500毫米。

       三条河流流经不渗透的砂岩和页岩后,汇集到石灰岩岩层,再沿石灰岩层向前流动一段距离后,河水渗透到地下形成洞穴。著名的大理石拱形洞就在这里形成,它展示了复杂的洞穴起源,拥有珍贵的典型沉积物和形态万千的钟乳石。

       地质旅游

       大理石拱形洞1985年由弗马纳郡区的行政部门将其开发为旅游区。目前,它已成为爱尔兰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已经接待了100多个国家的922000万游客。

       它被人们一致认为是世界上少有的极具观赏价值的洞穴,并被称赞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游人在主溪流洞穴中可以观赏到一条湍急的河流。

       近几年来,大理石拱形洞在保护与开发、教育和地质旅游方面取得的成绩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2001年,大理石拱形洞和Cuilcagh山公园成为英国第一个欧洲地质公园。2004年2月,大理石拱形洞又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四)德国布朗斯韦尔地质公园

       布朗斯韦尔地质公园位于德国北部,环绕哈尔茨山脉,其北部位于布朗斯韦尔境地,直至弗莱希廷根山脊。整个地质公园的面积为11.5平方千米,包括联邦德国3个州的18个地区。由于该地质公园占地面积非常大,因而它由两个协会组成的委员会负责管理:一个是位于奎德林堡的哈尔茨区域机构(由哈尔茨山区乡村行政管理部门成立的一个机构),另一个是被称作FEMO的注册协会(它是布朗斯韦尔土地/奥斯法勒管理机构分支)。

       在哈尔茨山脉的基地岩块与弗莱希廷根山脊的岩盐构造之间,形成了一个由背斜和向斜组成的特殊地质模式。这一地区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岩层序列包括了许多沉积岩相,有铁矿石、褐煤和岩盐沉积矿床。由于这些沉积矿床的存在催生了采矿业以及钢铁和汽车工业(如大众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布朗斯韦尔地质公园的座右铭是:“地球历史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基石”。

       日尔曼三叠系沿岩盐背斜有完好的露头。地层的主要组成是早三叠世叠层石和鲕粒岩、中三叠世的含有化石的石灰岩以及晚三叠世的三角洲沉积物。侏罗纪岩层特征包括含有化石(菊石、昆虫和脊椎动物)的早侏罗世的黑页岩相以及出露在哈尔茨山脉北部边缘(最近在此挖掘出一个恐龙动物群)的晚侏罗世碳酸盐岩。白垩纪地层的特征是沉积型铁矿石矿床(扎而茨吉特/派讷型)和萨博赫塞恩白垩纪向斜岩相,它是从陆地硅酸质碎屑物经三角洲向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物的过渡地带,沿东/西向露头很好。

       在黑尔姆施泰特—施塔斯富特岩盐背斜边缘的向斜上,可以观察到含褐煤的三叠纪地层,它与海相含海绿石互层。更新世地层的典型沉积物是所有的冰川循回(冰碛物、冰水沉积物、泥炭、泥浆、黄土、钙华)。冰川还在较老的岩石,如条纹状的雷蒂亚砂岩(费尔普克)和冰川柱。

       作为人们熟知的中欧基底绵延山脉,哈尔茨山有世界上著名的地质遗迹(巴特哈尔茨堡,哈茨布格特),它们为研究古生代山地建造和地球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极佳的地质记录。哈尔茨山脉的特征是地理空间上小规模出露沉积岩(砂岩、板岩、燧岩、杂砂岩、礁灰岩)以及火成岩(变质玄武岩、角斑岩、凝灰岩)。哈尔茨南部地区出露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的火山-沉积序列(铜页岩、碳酸盐岩和石膏喀斯特)。

       哈尔茨山脉具有1000多年的采矿和研究历史。甚至J.W.vonGoethe还研究了花岗岩屋顶与布罗肯峰花岗岩的联系。哈尔茨山脉的历史矿床及其采矿历史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例如,拉默尔堡聚乙烯金属沉积型矿床(世界文化遗产)。

       地质旅游

       德国布朗斯韦尔地质公园内建有一个巴洛克式的木结构信息中心,该信息中心为地质公园提供各种服务工作,它同时还为游客提供地质教育和参观服务,游客们可以从这里了解自然景观中的地质现象与我们生活世界的关系,游客还可以在此观赏化石遗迹,进一步了解自然,了解地球。

       在哈尔茨山脉北部边缘,古生代基底作为正向断层叠置在陡峭的、甚至是反转的中生代层状岩石的前缘上。沿着许多逆冲的绝好露头,游客从这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地质沉积历史。因此,戈斯拉尔与哈尔茨堡之间的地区被称为“典型的地质平方英里”,并将其作为整个地质公园的座右铭。

       此外,哈尔茨地区还有一些早期人类历史发现的重要场所,如史前格拉夫葡萄酒和著名的挖掘地点(扎耳茨吉特的穴居人和独角兽洞穴)。

地质公园概述

        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地质遗迹的任务,由国土资源部主持于200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新工作。

       地质公园担负三项任务:第一,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第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第三,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已初具规模。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地质遗迹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依托地质公园建设,很多珍贵地质遗迹得到了切实保护,社会地球知识科学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振兴。

       为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地质公园规划建设,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特制订本技术要求。 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2.体现地质公园宗旨,突出地质公园特色。

       3.统筹兼顾,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一)法律法规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

       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

       (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类: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与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2002-11)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2008-06)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 14529-93)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国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国家环保局,1996)

       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0号)

       (三)地质公园所在地的相关规划: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等。 (一)合理划定、明确界定地质公园范围

       1.范围划定的原则

       地质公园的范围划定要以能够包含构成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并能实施有效保护为基本原则,方便管理,避免公园规划面积过大,充分考虑区域内矿产资源赋存状况和地方经济建设情况,避免公园内设置矿业权,要注意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

       2.范围的表述

       地质公园的范围除文字描述外,同时要用边界控制点(拐点)坐标标注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公园范围如有变动必须标明变动情况,并说明变动的理由和原因。

       3.土地权属及使用

       地质公园的土地权属应清晰。公园内的土地权利人应服从地质遗迹保护的管理要求,其土地用途应符合地质公园规划,必要时以“契约”“协议”等形式约定。

       4.勘界

       地质公园边界及地质公园内的功能区界线,必须使用测绘仪器或GPS定位仪(注明误差)进行准确勘界,测定边界的重要拐点坐标,并标注在以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的《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上(根据规模按规划图件要求确定比例尺)。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应依照边界类型,设立明确的界线标示碑或标示牌。地质公园勘界的图形与实测数据应建库存档。

       为便于管理,在保证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边界划定可充分利用山脊线、山谷线、河流中线、水岸、陡崖边线、道路、行政区边界、土地权属边界等具有明显分界特征的地形、地物界线。

       (二)地质公园园区、功能区

       1.园区、景区

       在公园范围内,按地质遗迹景观和其它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地貌的自然分区、交通连通状况,特别是行政辖区的因素,可将地质公园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园区和园区之下的景区。为便于公园统一管理,一个公园的园区应相对集中,数目不宜过多。

       2.功能区划分

       功能区的划分应依据土地使用功能的差别、地质遗迹保护的要求并结合旅游活动的要求,在公园或独立的园区范围内,可酌情划分出如下功能区:门区、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自然生态区、游览区(包括地质、人文、生态、特别景观游览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

       其中:

       地质遗迹保护区: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可划分为特级保护区(点)、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保护区的范围必须准确划定(要有重要拐点坐标)。各级保护区要有明确的保护要求:特级保护区是地质公园内的核心保护区域,不允许观光游客进入,只允许经过批准的科研、管理人员进入开展保护和科研活动,区内不得设立任何建筑设施;一级保护区可以安置必要的游赏步道和相关设施,但必须与景观环境协调,要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机动交通工具进入;二级、三级保护区属一般保护区,允许设立少量地学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限制与地学景观游赏无关的建筑,各项建设与设施应与景观环境协调。所有地质遗迹保护区内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大型服务设施。

       在公园园区范围内,依据地质公园设立前批准的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等开展的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补充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论证报告,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方可动工。建设单位应确保其建设活动不得破坏公园内的地质遗迹。

       地质公园内禁止开山、开荒等破坏地貌景观和植被的活动,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工业开发区。

       科普教育区:公园博物馆、科普**馆(影视厅)、地质科普广场一般设于此区。要考虑景区已有的建设,有条件的公园可以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培训基地,开辟专项科普旅游路线等。

       游客服务区:服务区内可发展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服务业,控制其他产业,不允许发展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产业。服务区的面积可控制在地质公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二以内。

       (三)地质遗迹的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

       应开展对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地质遗迹类型划分可参照附表1)。规划应说明公园内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工作现状。

       1.地质遗迹的调查

       地质遗迹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查明公园内应当予以保护的地质遗迹的类型与空间分布;地质遗迹的地质地貌背景,例如构成地质遗迹的岩石、地层,控制地质遗迹形成的构造与外营力作用,地质遗迹所处的地貌类型单元等;能描述和分析地质遗迹形态和性状特征的各种参数;地质遗迹受到破坏与保护的现状;对地质遗迹产生破坏或威胁的自然与人为的影响因素。

       地质遗迹野外调查的信息与数据采集,应能满足地质遗迹评价和建立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数据库的要求。

       地质遗迹调查应以已完成的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以实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为载体,以提高调查的精度和控制程度。

       2.地质遗迹的评价与登录

       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为主并参考有关因素对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价,将地质遗迹划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及省以下级四个等级。按类按级编列公园全部地质遗迹名录,并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档案登录和数据库录入,为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地质遗迹数据库办法另订)。

       3.地质遗迹的保护

       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别划入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中,并有针对性地分别列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及保护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与保护措施,使园中地质遗迹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特级、一级地质遗迹的保护责任要落实到人。

       (四)地质公园的科学解说系统

       科学解说系统是地质公园的主要特色,其内容包括:户内外解说设施(地质博物馆,科普**馆(影视厅),公园与园区主副碑,解说碑、牌、栏,交通指示牌等),解说员与解说设备的配备,解说出版物(公园科学导游图、地质公园丛书、地质公园解说词及主要地质科普路线解说词,科普音像出版物等)。

       要求:

       地质博物馆:各地质公园都要建立以普及本园区地质景物知识为主,面积相应的博物馆。独立的园区应当建立相应的展室。

       科普**馆(影视厅):是以科普**方式向游客介绍公园科学、历史文化知识的最佳途径。各公园都要建立适当规模及技术等级的科普**馆。

       解说牌:主要地质遗迹景物(点)都要设立科学、通俗、直观的中英文对照(或因地增加其它语种)解说牌。每个国家地质公园应不少于50块;有多个独立园区的地质公园,其每个独立园区应不少于30块。

       导游词:要将编写导游员专用的公园、园区、景区、特设旅游路线的解说词,地质博物馆讲解词列入规划(针对不同讲解对象应当编写不同的版本)。

       导游员配备:每个独立园区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导游员,须经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并订出定期地学知识培训计划及要求(每年不少于一周,世界地质公园还要增设外语培训)。

       地质公园丛书:是一套具有地质公园自助导游性质的丛书,要求每个地质公园编制一套,公开出版发行。

       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是计划公开出版发行的一套以数字地图为底图、直观显示地质地貌特色的游客用导游图。要求每个地质公园编制一张(要求另订)。

       (五)地质公园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提升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必须强化。各地质公园必须按要求制定科学研究计划。

       1.科学研究的原则

       以提高园区地质、人文、生物资源研究水平,提高地质公园的管理及政策水平,更好地实现地质公园“三大任务”为基本原则。

       2.科学研究选题的依据

       紧密围绕资源、保护、科学解说、打造有科学含量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效益、保障游客安全以及公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设立科研课题。

       主要针对以下领域提出研究课题:

       *园区主要地质遗迹形成原因及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地质演化中的代表性

       *园区主要地质地貌形成演化规律、美学特色、分类及评价准则及国内外对比研究等

       *园区主要人文、生物景观资源研究

       *科学解说研究(包括解说员培训,地质博物馆,科普**馆(影视厅),解说碑牌,导游词编写、科学导游图的编制、科普音像读物编制等)

       *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法与措施

       *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数字地质公园建设

       *其它

       3.计划编制要求

       按规划年限要求编制远期、及近期计划,(3-5年)计划要编列研究课题名录并提出实施行动方案(包括人员、经费投入等)。

       4.科学研究的人力资源配备

       整合现有各方面的研究资源,制定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专家的合作计划,以及地质公园自身科技人才的配置计划。

       5.科学研究的经费保障

       计划要提出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的主要渠道、经费的主要来源及筹措方式。并争取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同时争取进入国家科研计划或国际地质研究合作项目以获得资助。

       6.科研成果的出版、交流与转化

       要提出主要科研成果的出版途径与方式,提出研究成果转化为本公园建设与管理服务的要求,制定出利用成果参与或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计划,建立姊妹公园的计划等。

       (六)科学普及工作

       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是地质公园设立的三大任务之一。应以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基本原则。各地质公园应制订科学普及工作方案。

       1.乡土科普活动

       制定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乡土科普教育、环境友好教育、组织青少年春、秋游园、夏令营、冬令营及其它专题性科学普及活动方案。提出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计划。

       2.教学实习活动

       制定面向大中专学生及科研机构在公园内科研教学实习编写论文等活动计划并提出(3-5年)的行动方案。提出与有关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习、科研基地计划。

       3.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需求,对客源构成、活动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编制活动计划。

       (七)地质公园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用现代科技完善信息化建设是建设和管理地质公园的基本要求。要加强地质公园数据库、监测系统、网络系统的建设。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

       *在公园各景点及重点位置安装监测仪器,建立监测中心,加强对园区的监控管理,确保游客安全,及时发现地质遗迹损毁事件以及地质灾害和火灾隐患等;

       *建立全园的信息网络系统,包括设立在信息中心的主机,设立于公园各处的终端机、信息自动服务台、触摸屏、电子导游系统、大屏幕、虚拟现实系统、面对面信息服务台等设施。实行信息互通,向游客及时提供游览信息、游览指南,引导游客游览、疏导客流等;

       *建立地质公园网站,沟通与各个方面的信息联系,要具有公园及地质遗迹展示、科普教育和地质公园研究平台、远程票务住宿预订服务等功能;

       通过WebGIS的技术手段将地质公园数据库、地质公园网站和地质公园展示系统、地质公园监测系统整合起来。实现远程科研数据获取,数据检索查询,公园网络营销与服务等功能。

       (八)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与人才规划

       健全的管理机构和有序的管理体制,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保障。规划时必须做好地质公园管理体制规划,应把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的名称、级别、二级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职能等编列清楚,并以公园上一级政府正式批件为据。如公园管理机构与其他管理机构(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等)相互重叠时,必须设立专门管理地质公园日常业务的科室。

       地质公园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特别是地学专业人才,要求世界地质公园5-8人,国家地质公园3-5人)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重要保障,必须将公园的人才结构和配备途径、培训计划纳入地质公园的规划。 地质公园规划应提交以下成果:

       (一)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是实施地质公园规划的行动指南和规范,应以法规条文的方式、简明扼要地直接表述地质公园规划的结论,规定做什么和怎么做,体现规划内容的指导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文本的编写要求见《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提纲》(附件1)。

       (二)规划编制说明

       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说明是对规划编制的主要原则、主要内容、编制过程、初审情况等方面的简要说明,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原则及指导思想。着重说明规划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特点。

       2. 规划编制过程、规划研究情况。

       3. 规划目标、任务、主要指标及主要内容的确定过程与依据。

       4. 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情况。

       5.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对规划的审核情况。

       6. 征求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专家等意见的情况以及协调、论证情况。

       7.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三)规划图件及编制要求

       1.主要附图

       地质公园区位和交通图

       地质公园地质图

       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

       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

       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

       地质公园规划总图

       地质公园园区(景区)功能分区图

       地质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

       地质公园遥感影像图

       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

       2.相关图件比例尺原则按如下要求选择

       小型地质公园:面积≤20km2,图纸比例为 1/5000-1/10000

       中型地质公园:20<面积≤100km2,图纸比例为 1/10000-1/25000

       大型地质公园:100<面积≤500km2,图纸比例为 1/25000-1/50000

       特大型地质公园:面积>500km2,图纸比例为 1/50000-1/100000

       3.地质公园规划图件基本内容编制要求

       (1)地质公园区位和交通图

       用不同比例的几张图(如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组合起来,将本地质公园在全国、全省(区、市)、全市中的位置和大致范围表示清楚,并在公园所在市的道路交通图上,将距公园最近的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码头以及市中心区到本地质公园大门的联接道路表示清楚。如果是世界地质公园还应用世界地图示意其位置。

       (2)地质公园地质图

       以地形图为底图,按相应比例尺地质图编制要求编制。

       (3)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

       根据面积的大小按规定选用相应比例的地形图,将公园全部范围边界和各园区的界线用测绘仪或GPS进行实测,重要拐点坐标进行编号并标注在图上。测点坐标资料造册存档。此图是政府批准公园面积的依据,也是用图纸计算公园和园区面积的依据。

       (4)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

       是资源现状图,用不同的图例将调查到的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景点、水域景点、生物景点、人文景点,分类、分等级标示在相应比例尺的底图上。

       (5)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

       按地质遗迹保护区进行分级(如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并用不同的色彩区分表示,特级和一级保护区边界的重要拐点必须用GPS实测,并编号标注在图上,测点资料造册存档。

       (6)地质公园规划总图

       包括所规划的地质公园各园区、主要景区、重要景点以及各园区内的主要旅游服务设施(大门、停车场、标志碑、游客中心、博物馆、重点公共卫生间、餐饮购物场所、观景台等)、主要游线道路或其它交通设施的位置、范围、走向等。

       (7)地质公园(园区)功能分区图

       对公园各园区的不同功能进行区划,各不同功能区(如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人文景观区、自然生态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要有明确的范围和界线,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公园建设规划(详细规划)。

       (8)地质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

       按附表3将地质公园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编制成图。

       (9)地质公园遥感影像图

       按规划图件比例尺精度要求编制,图面上要有公园范围及有关地物内容的文字标示。

       (10)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

       是游客了解公园主要地质景物、安排食宿、交通等的自助导游图。科学导游图以遥感影像图为底图转换成地貌晕渲图,直观地将主要地质遗迹、地质地貌景观、重要人文景物的位置,观景点以及博物馆、食、宿、医疗、救护场所的位置表示出来,并将到达这些景点或观景点的交通线路和步行线路表示出来。图面应设计为折叠页形式,以便于游客携带。

       4.编制规划图件注意事项

       针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中图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1)在图框内的右下角绘制图栏,图栏内要注明:规划名称、该图纸名称、比例尺、编制单位名称、图号和编制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要有规划项目负责人和制图人签字。

       (2)规划正式图纸必须在图框内右上角标注指北针和比例尺。

       (3)在目前没有统一图例的情况下,为方便使用,建议所有自然景点景物和天然地物均用小圆圈图例,所有人工设施和建筑物均用小方框图例。

       (四)专项研究报告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是从研究角度为规划编写提供更加准确、详尽的理论和实际分析论证依据。

       其编写要求见《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附件2)。

       (五)基础资料汇编

       主要是规划编制中形成的基础调查资料、资料辑录、数据统计、重要的参考文献等。 规划工作由地质公园属地地方政府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联合主持,以委托或招标方式进行。

       由于地质公园规划是一项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承担规划工作的单位必须熟悉地质公园规划的技术要求、具有编制地质公园规划的实际经验,规划编制组成员必须由多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除地质专家外,还应包括相关规划专业(城市规划、风景区规划、工程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等)的技术人员,必要时可邀请生态学、文物保护、工程建设、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规划单位应将相关工作经历与成果、人员的专业与职称构成、管理体系等材料,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认定。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初审后报国土资源部批准,由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并实施。 1.《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

       2.《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附件1

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有几个世界地质公园在哪

       本节主要概述了地质公园的产生、发展现状,明确了地质公园的基本定义,并探讨了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让人们对地质公园的产生、现状以及地质公园的未来发展,产生一个清晰的轮廓,从而系统地了解地质公园。

       我国关于地质旅游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南京大学的夏树芳(1988),在其著作《地质旅行》中对地质旅游的目的概括出8个方面:了解沿途地貌特征;了解沿途地层年代;了解山川的来龙去脉;了解沿途矿产资源情况;注意生物和人类的活动与矿床的关系;了解沿途经济地理与地质的关系;了解风景名胜与地质的关系以及文物考古资料;了解地质事件。

       地质遗迹是地质旅游的根本,没有地质遗迹,地质旅游也无从谈起,国际上对地质遗迹保护十分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地质遗产工作组,专门负责全球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也十分重视,其中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地质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领先,他们制定了严格的法规体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国际上对地质遗迹保护的通行作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本文主要就地质公园展开讨论。

       地质公园(Geoparks)是自然公园的一种,它是指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珍奇或秀丽景观特征的自然保护区(王永生,2005)。

       一、地质公园产生、发展及现状

       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载体,人类对地质遗迹保护和利用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是真正将保护落到实处,形成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则是从近些年才开始的。1871年,时任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的海登率领一个34人的考察队到黄石高原考察火山、地热和温泉,并将考察报告和照片、绘画等提交国会,提出保护本区自然资源和地质景观的建议(赵汀和赵逊,2005)。于是,1872年,美国国会通过黄石法案(Yellowstone Act),在怀俄明州和蒙大拿州的黄石河源头地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美国国家公园的概念是由乔治·凯瑟琳(George Catherine)提出。当时在阿肯色州开辟了热泉保留地(Hot Spring National Reservation),其历史背景是美国大开发中对自然环境、野生动物和印第安文化产生的破坏和不良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国家公园的建立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只能产生局部影响和效果,它是把人类保护地球遗产由自发行动上升为自觉的行动,由分散的社会努力上升为国家行为,虽然未能形成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但是建立国家公园保护了部分地球遗产(赵逊和赵汀,2003)。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地质遗迹的保护已由各国分散行动变为国际组织发起和推动的全球性行动。但发展十分不平衡,保护工作与合理开发利用彼此脱节,难以成为各地政府参与且居民支持的、影响广泛的行动。从20世纪中叶到90年代前半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发挥重要作用。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创立了世界保护联盟(IUCN),设立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专业委员会”(CNPPA/IUCN),在这里制订的国家公园标准中,正式将优美的地学景观保护和促进纳入科学发展的内容(赵逊和赵汀,2009)。

       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地学部又提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以弥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地质景观保护方面的不足,以及地质遗迹工作难以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之不足,建议推动地质公园项目,把地质遗迹保护与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和扩大当地居民就业紧密结合起来。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设置了地质遗迹保护专题并组织了讨论(赵逊等,2002)。

       中国地质学家早在1985年就提出在地质意义重要、地质景观优美的地区建立地质公园的想法,以加强保护和开展科学研究、科学考察。

       在我国地学界的努力推动下,地质公园作为一种保护地质遗迹的有效途径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99年12月,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上,审议了“全国2000~2010年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最终确定要在我国建设国家和地方两种不同层次地质公园形式。

       国外“Geopark”的概念是20世纪末,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为了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而提出的。由该部原部长伊德博士(Wolfgang Eder)在1999年正式发表在地质学文献里(陈安泽,2007)。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启动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项目。同年11月,在欧洲,第一届欧洲地质公园大会(1stEuropean Geoparks Conference)也成功在西班牙召开,会议在建立欧洲地质公园网络保护欧洲地质遗迹的议题上达成了共识,并批准了法国豪梯省地质保护区(Reserve Geologiqedr Hayte-prance)等10处为欧洲首批地质公园网络成员。2001年3月,中国国土资源部作为主管地质公园建设的国家机关,批准建立包括云南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在内的首批11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因此我们可以说,世界上首批地质公园是在中国和欧洲几乎同时建起来的。

       2004年,鉴于中国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良好成绩及在世界地质遗迹保护中做出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设立在中国北京。该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开通世界地质公园网站(www.globalgeopark.org),搜集全球地质公园信息并对全球开放,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管理数据库,为各个国家或地区提供服务。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了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5处,其中欧洲17处,中国8处。截至2009年8月,全球已经建立了70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中国22处。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工业活动的影响,导致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接二连三的破坏环境事件不断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已经刻不容缓。与此同时,世界上的地质遗迹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威胁,保护地质遗迹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建立地质公园作为保护地质遗迹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和采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质公园将会以星火燎原之势,带动全人类保护地质遗迹,进而保护我们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地质公园的定义

       2001年,地质公园作为一个新兴概念被提出,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组织和民众的热烈欢迎,随后即掀起了一股各国各地建立地质公园的热潮。

       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一个特定地区。以保护地质遗迹、开展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而建立的一种自然公园(陈安泽,2002)。

       地质公园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以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地质公园既是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在中国,以具有国家级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由国家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由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的地质公园,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National Geopark of China)(姜建军,2006)。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规定了世界地质公园的内涵、申报程序、遴选标准和准则,其中规定世界地质公园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地质公园必须要有明确的范围界定,并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以便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主要是通过旅游)。地质公园应当包含若干各种规模、具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或者其中包含了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或美丽的地质体的一部分。这些特征以及形成这些特征的事件和过程在区域地质历史中具有代表性。

       “地质公园”是一个地理区域,在这里地质遗迹是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整体概念的一部分。地质公园应当考虑这个地区的整体地理概况,不应当仅仅包含具有地质意义的遗址点。非地质主题是其完整的一部分,尤其是当它们与景观有关时,非地质内容可以展示给游客。由于这个原因,其中包括一些生态的、考古的、历史的或者文化价值的遗址也是必要的。在许多地方,自然、文化以及社会历史都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不能被分开。

       (2)地质公园申报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一个管理机构,并有规划。仅有给人印象深刻和具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是不够的。地质公园区域内的地质特征必须让游客易于到达,且互相连接,并具有正规公园式管理的安全性。地质公园应该由指定的地方机构或者一些拥有足够的管理设施、有资质的管理人员和足够财政支持的机构来管理。特别要注意旅游活动必须与当地状况以及自然和文化特征相匹配,必须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传统习惯。尊重、加强并保护当地文化价值是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许多地区和国家,当建立地质公园时,还要考虑土著居民的习惯。

       (3)地质公园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经济活动和可持续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地区环境,这对地质公园所在地区具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将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促进文化繁荣,从而使地质遗迹得到直接保护。

       在保护地质公园中的地质资源时,会创造新的税收来源(如地质公园旅游、地质产品等)。这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附加收入,将吸引私人资本的加入。“地质公园旅游”是一种与经济有关的、力求成功的、快速发展的学科,是一个旅游业中的新领域,其中涉及密切的多学科合作。

       (4)地质公园必须提供和组织各种工具和活动来向公众传播地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如通过博物馆、解说、教育中心、地质路线、旅游指南、通俗文学和图件、现代传播媒体等)。应当允许开展科学研究,与大学开展合作,促进地质学家与当地居民之间开展交流,所有教育活动应该围绕整体的环境保护反映出伦理导向。

       (5)地质公园并非一定就是一块全新的保护区域或景观地(它可能存在于已有的国家公园或自然公园中),但与总体上实行全面保护和管理的国家公园或自然公园有很大差异。按照国家立法规定,地质公园应该保护的重要地质特征包括:有代表意义的岩石、矿产资源、矿物、化石、地形和景观。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要确保其地质遗迹的保护应与地方传统和立法机关的义务协调一致,由地质公园所在地国家政府决定特定地质遗迹或地质公园的保护力度和措施。

       三、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

       从2004年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诞生以来,地质公园就担负着保护地质遗迹及其自然环境,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使命。同时建设地质公园对于保护地质遗迹,开展生态旅游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此卢云亭(2006)及姜建军等(2006)有过详细的研究阐述。

       (一)建立地质公园能更有效地保护地质遗迹和自然环境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正因为地质遗迹的这种不可再生性和珍贵性,才使得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方法来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建立地质公园无疑是其中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可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段、地质遗迹保护点或地质公园”。由此可见,建立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和自然环境已经作为一项基本规定列入我国的政策法规体系。该规定中还明确列出了需要给予保护的地质遗迹类型:

       (1)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含副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

       (2)对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科学文化价值的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微体古生物、古植物等化石与产地以及重要古生物活动遗迹;

       (3)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溶、丹霞、黄土、雅丹、花岗岩奇峰、石英砂岩峰林、火山、冰川、陨石、鸣沙、海岸等奇特地质景观;

       (4)具有特殊学科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其典型产地;

       (5)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温泉、矿泉、矿泥、地下水活动痕迹以及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瀑布、湖泊、奇泉;

       (6)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典型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

       (7)需要保护的其他地质遗迹。

       (二)建立地质公园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地球科学和环境保护知识

       地质遗迹实际上更像是一部无字的历史教科书,它把地球46亿年的历史静静地雕刻在地球的每一寸土地上,展示在人们的眼中。他们或激情澎湃(如火山、瀑布)或沉默静谧(如典型地层剖面、构造行迹)或绚烂夺目(如丹霞、雅丹、矿物宝石产地)或悲凉沧桑(如地质灾害遗迹)……而所有的这些地质遗迹都静静地等在原地,待我们人类去认识和了解,地质公园的建立无疑为普通公众打开了一扇认识地质学、了解地球科学的窗口,人们可以在参观游览山水胜景的同时学习地球科学知识,增强自己环境保护意识。

       地质公园不仅有雄奇秀丽的山水,有些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们身在其中,不仅精神愉悦,心灵也能得到陶冶和沉淀。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地质公园是面向公众的科普基地,是培养未来地球科学家的摇篮,也是人们丰富知识层面开拓视野的户外课堂,是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地质科学探索、研究的基地。

       (三)建立地质公园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即:“既能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需要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地质遗迹对于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人们更多地把发展经济的目光放在对传统资源(如煤、石油、金属)的发掘上,这极大地限制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地质公园的建立,使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不需要改变原有面貌和性质而得到永续利用,这是对地质遗迹资源利用的最好方式。

       旅游业是一种绿色产业,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在地质遗迹和自然生态环境都得到合理的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进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地质公园的建立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改变了当地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同时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增加居民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旅游知名度也会显著提升,这就会大大激发当地群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地方文化的复兴,更加注重保护当地地质遗迹和自然环境,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地质遗迹资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地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世界级地址公园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景观特色,更是对地址研究、教育、科学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到这里来进行游玩的旅客可谓是叹为观止。那么我国现在有几处世界地质公园呢?有什么好的推荐呢?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靠近山东省省会济南。这里的景观点缀着岱崮、城堡状的土地结构,以及散布其间的文化遗产遗址,包括周朝万寿宫、孔子小鲁处、1500年历史的元帅树、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和几座著名的寺庙。

九华山地质公园

       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安徽省青阳县,其名意为“九座壮丽的山峰”。其中的4个山顶上建有庄严的佛教寺庙,有些可远溯至公元5世纪。九华山独特且有利的地质条件,促进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和文化传统的繁荣。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南麓,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在裂谷作用大背景下形成的“云台地貌”,是新构造运动的典型遗迹,是中国地貌家庭中的新成员。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嵩山主峰地区的玉寨山、峻极峰、五指岭、尖山等多为石英岩组成,加之构造运动所致,使诸峰在400米标高上拔地而起,壁立千仞,险峻清秀,奇峰异谷遍布全区,形成独特的地形、地貌。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是由第四纪冰川遗迹、花岗岩地貌、高原湖泊、河流、火山地貌、沙地、草原、温泉及高原湿地等景观组成的大型综合地质公园,公园内自然风光独特,生态类型多样,民族风情浓郁。

石林世界地质公园

       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因高大的石灰岩溶柱呈密集林状分布而得名,石林是地质遗迹奇观,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类型。园内,大大小小的石林成簇成片分布于山坡、沟谷和洼地之中。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由丹霞、韶石、巴寨、飞花水、仙人迹5个园区和锦江风光带、浈江风光带组成。全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丹霞山以赤壁丹崖之雄、阴阳元石之奇、巴寨之险、锦江之秀、翔龙湖之幽、韶石之韵、夏富之旷闻名。

大理苍山索道票和苍山地质公园的票一样吗?买一次就都包括了还是需要买两次?残疾人和学生证有优惠吗?

       地质公园作为一类特殊的旅游区,更强调科学性,严格要求,为达成标准,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有关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对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地质遗迹资源,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质公园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办法。

       地质公园是由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区构成。地质公园管理工作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当地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申报、审批、规划等工作,并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地质公园建设应当编制总体规划,报批后,由地质公园所在地人民政府公布并实施。规划的修改应报原批准单位批准。

       规划内容应包括:地质公园概况、规划原则与目标、资源保护和管理、科学研究与普及、宣传推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行政管理、投资概算、效益评价等。应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

       应该按照地质遗迹的价值与重要性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并按照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按照建设规划进行建设,达到相应要求,在被批准后2年内举行揭碑开园仪式。

       对于不能按期举行揭碑开园仪式的,可以给予警告,限其在3到6个月内完成。警告期结束后仍然不能举行揭碑开园仪式的,经审议,批准,取消其资格。

       地质公园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有一定比例的地质专业人员,在公园规划编制、园区建设、科学普及与研究、宣传等工作发挥作用。

       国家地质公园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应将上一季度情况列表上报国土资源部,季度报告内容包括:游客数量,经济收入,管理人员情况,博物馆、说明牌建立情况,导游员培训情况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每年元月5日前把上年度情况作出详细的年终报告,除以上要求的统计数据外,还要有相关的文字说明。世界地质公园每年元月5日前应把相关情况用英文向UNESCO GGN Bureau报送。

       地质公园范围内,禁止可能损害地质地貌、破坏地质遗迹完整性的行为。禁止与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和建设方向与要求不协调的工程建设活动,确实不能避开地质公园园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需提交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论证报告,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后方可动工。

       地质公园应编制科学研究计划,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可以从地质公园门票收入、社会各界捐款以及政府部门划拨的保护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设立科学研究基金,鼓励支持科学研究。

       地质公园须建立地质博物馆和室外标示系统,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地质公园的导游人员,应经过地学知识的专门培训。

       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实行督察员制度。国土资源部定期或不定期向国家地质公园派出督察员,对国家地质公园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世界地质公园由UNESCO派国际有关专家进行检查。

       国土资源部根据各国家地质公园的年度报告、督察员报告以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核查结果,每3年对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一次评估。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达标、不达标3个等级。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国家地质公园,予以奖励。对评估结果为“不达标”的国家地质公园,予以警告,并限期整改;有严重问题的国家地质公园闭园整顿,直至达标。对于整改不力、已经不能满足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地质遗迹要求的国家地质公园,经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审议,报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批准,取消其“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专家组根据UNESCOGGN Bureau所颁布的再评估表的要求进行考核评估,其中特别强调了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贡献,参加或组织国际性的地质公园会议,会上的活动和论文发表情况,与其他公园的联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管理机构和财务情况,各类人员结构的合理性,财政状况的稳定性(Komoo,2003)。新的政策的制定;地质遗迹保护措施、办法、成绩,各种遗产地(含地质和文化、生物等)保护地的变化路线的开发等;地学旅游市场营销中应用平面媒体、出版物和电子传媒、会议展览及文化艺术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公园进行推介宣传,增加其知名度,完善接待设施,扩大科普范围,提高质量,特别是要广泛征求游客意见,不断改进公园服务工作;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地学旅游带动农林畜牧业、手工业、餐饮服务业、商业等全面发展。拓展市场,增加居民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优化其生活质量和环境(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2,2003)。

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小知识

       大理苍山索道票和苍山地质公园的票不一样的。

       买苍山地质公园门票,则不含索道门票;买苍山大索道门票,则包括苍山门票。

       苍山地质公园门票35元,大理苍山索道票单程182元(含苍山门票)。

       优惠政策:身高1.2米-1.4米购儿童票,可购买半票,没有残疾人和学生票优惠政策。

       开放时间: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30-16:1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30-15:40。感通索道8:30-17:00;苍山大索道8:30-17:00。

扩展资料: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有7类13种亚类,苍山每一个露头点几乎都是地质遗迹点。代表性的地质遗迹类型有:地质事件剖面、岩石剖面、构造剖面、重要岩矿石产地、岩石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

       在苍山玉局峰与龙泉峰交接处,海拔3920米,属第四纪大理小冰期高山冰碛湖。据传,元世祖忽必烈迂回远征大理国时,率兵越苍山,曾在此洗马驻扎,故名。

       百度百科-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

       百度百科-苍山地质公园

审计准则不包括

       1.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小知识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小知识 1.世界遗产的知识

        世界遗产公约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了第十七届会议,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注意到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而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或丢失都会使全世界遗产枯竭。考虑到一些国家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不是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投入,而有些国家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故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使这些全人类的世界遗产得以留存,于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的评定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第二条规定。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

       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的考察,主要由该委员会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OS)和世界保护联盟(IUCN)组织专家进行。

        前者总部设在巴黎,成立于1965年,是国际上唯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科学技术的运用与推广的非 *** 国际机构,有80多个国家会员和4500多名个人会员;后者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于1948年,原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宗旨是促进和鼓励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永久利用,成员包括分布在120个国家的富方机构、民间团体、科研和保护机构。两者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分别对提名列入《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进行考察并提交评价报告。

        世界遗产的标准两个前提:①真实性(最基本的前提)②保护管理(由相关管理机构,制定法律规章还有经费)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评定标准共有六个,符合其中任意一条(除了第六条不能单独存在)就可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A.代表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例如金字塔,长城。

        B.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个文化区域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凡尔赛宫(欧洲建立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布局和规格影响欧洲两三个世纪)C.一种文化的特殊证明,例伊朗的波斯波力斯宫 是波斯帝国时期留下的,壁上的雕刻反映了波斯当时的情况,各国进贡情况,是文化证明。复活节岛,只遗留了巨大的石雕像,其他古物没有留下,只有靠石雕像来研究当时的历史。

        D.一个历史时期的典范。区别于第二条,典范是指更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梵蒂冈,影响6-7世纪,所有东西都是精华E.难于保存的突出例证,例如印第安人保留区;F.与某些重大事件或先行传统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着直接和实质的联系。

        此条款不能单独成立。例如耶路撒冷、自由女神像自然遗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1、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1、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 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3、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文化景观及其他文化景观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

        这样,世界遗产即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我国的泰山、黄山、蛾眉山——乐山大佛属此)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

        一般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1、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

        2.世界遗产常识

        世界遗产共有四种: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欧洲

        欧洲共有47个缔约国。其中的39个国家分布有世界遗产项目287项,包括文化遗产259项,自然遗产20项,双重遗产8项。世界遗产项目最多的前三个国家分别是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其中西班牙和意大利各拥有31项,法国拥有 26项。

        美洲

        美洲共有31个缔约国。其中的24个国家分布有世界遗产117项,其中文化遗产74项,自然遗产40项,双重遗产3项。世界遗产项目最多的最4个国家分别是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和巴西。墨西哥拥有21项世界遗产,美国拥有18项,加拿大拥有11项,巴西拥有11项。

        非洲及 *** 地区

        非洲共有50个缔约国,其中的34个国家分布有世界遗产项目99项,其中文化遗产65项,自然遗产31项,双重遗产3项。突尼斯拥有8项,阿尔及利亚和埃塞俄比亚拥有7项,摩洛哥拥有6项。

        亚洲及泛太平洋地区

        到2000年1月,亚洲及泛太平洋地区共有32个缔约国。其中的20个国家分布有世界遗产项目124项,包括文化遗产82项,自然遗产33项,双重遗产9项。世界遗产项目最多的前3个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其中中国拥有23项,印度拥有23项,澳大利亚拥有13项。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届大会上正式通过的。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 成立,并建立《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方。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05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1处。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几种方法

        1、落实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 *** 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 *** 也要建立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构。

        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机制,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加强执法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争取早日出台。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抓紧研究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要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等行政执法机关有权依法 *** 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

        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队伍建设

        各级人民 *** 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4、加大宣传

        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各类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及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也要切实研究解决自然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自然遗产保护工作。

        扩展资料

        基本方针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总体目标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百度百科-文化遗产保护

        4.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1、深入挖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厚重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无一不在诉说着我们民族的伟大和文明的灿烂,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中国社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思想、文化支撑。

        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一样,都是利用文化遗产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文化、历史、艺术和科学知识等方面教育的重要场所。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教化作用,为提高民族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服务,这是我们文化遗产工作的根本使命和职责。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多具有十分厚重而富于表现力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总起来看,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宣传、展示和服务也是比较好的。

        但是如果以“世界一流的遗产,世界一流的保护、管理和服务”作为标准来衡量,差距显而易见。现在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宣传、展示,往往缺乏历史的深度和科学的严谨,缺乏生动的细节和艺术的表现;或是为招揽游客而随意编造,形同儿戏,表面上的热闹有余而对遗产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揭示、说明不足,或是见物不见人,或是见人而不见其精神,或是人、物两不见。

        既不能感动人,也不能愉悦人,教育人也就无从谈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和对宣传展示工作的忽视最为主要。一些同志不明白,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对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层面的保护而忽视了对其精神层面的研究、整理、分析、评介、展示、宣扬;如果我们只能让人看到遗产的表面和外部形态而不能使人了解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和珍贵价值,那就不仅仅是我们工作的失职和不力,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文化遗产在现实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影响到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影响到我们当代文明与文化的建设。

        我们必须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正确对待尊重历史和服务现实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既坚定不移地担当悠久历史的守护者,又努力成为新文化的建设者。为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去开拓局面。

        要看到当前工作中的差距,更要看到我们的巨大潜力,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宣传、展示之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提供更为优质和周到的服务。总之,要善于运用我们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建设当今适应时代需要的和谐文化添砖加瓦。

        2、遵守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国际准则,履行作为成员国的义务和承诺,同时积极探索、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的规律、标准、措施和办法,为丰富和推进全球的世界遗产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事业,围绕着世界遗产保护而形成的一些理念、观点、技术甚至规章和传统,是全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者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和较强的先进性,同时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

        中国的世界遗产不能脱离国际准则的规范和指导。我们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都必须要放在国际准则之下考量,必须经受得住国际社会的检验,必须符合国际规则的要求。

        同时,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在遗产保护、管理、利用方面的经验、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水平。所有世界文化遗产单位都应该成为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具有样板和示范作用的首善之区。

        众所周知,世界遗产事业的最初设计和提出,主要是在总结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它的发展与完善也曾经主要由西方国家所主导、所推动。但是随着世界遗产事业在全球的推广,情况在逐渐发生变化。

        今天的世界遗产事业已经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综合系统。有关世界遗产的基本理念、观点、技术等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产生于丰富的实践之中,又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自然环境、不同技术传统和不同遗产类型的应用过程中不断被检验、被证明、被修正、被丰富,从而衍生和变化出新的、更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点的,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实际的新内容。

        我们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我们在尊重国际通行的规则、标准的同时,也应该尊重我们自己的历史和实践。我们的经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虽不符合某些国际标准,也不应轻易抛弃而照搬国外一套;二是我们有些做法具有普遍意义的,应该积极向国际社会介绍。

        例如,2004年,我们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了旨在呼吁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青年人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加强针对青年人的世界遗产保护教育的《苏州宣言》;今年夏天,安阳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现任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对此给与高度评价,认为殷墟这类重要历史和考古遗址的列入,突破了陈规,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把握世界遗产事业发展的规律,随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的稳步发展,力争在。

        5.世界遗产:怎样保护;爱护,300字

        众所周知,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又以世界文化遗产最负盛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现代化进程迅猛如潮,给人类的居住环境和文化遗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

        1946年11月由各国发起,正式成立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属联合国专门机构,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年12月,它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和安全作出贡献。

        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主要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要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缔约国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由缔约国申报,经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权威专家考察、评估,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初步审议,最后经公约缔约国大会投票通过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种类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即称为世界文化遗产。截至2007年5月,中国境内共评选出世界文化遗产35处。

        其中,世界自然遗产23处,世界文化遗产5处,世界文化景观1处,文化、自然双重遗产世界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2处。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

        目前,我已经游览过祖国十余处世界文化遗产。可谓各具特色,各领 *** ,每一处都是中华文化和秀美风光的集大成者。

        当然,在游览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感悟。看到长城上刻字的城砖,故宫里斑驳的城墙,还有峨眉山顶的垃圾,九寨沟沿线流失的黄土,都感到一阵阵痛心。

        当然,这些并非完全由国人所为,所为者也并非全部发自当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延续性、长期性和全民性,是经久的积累,是悠久的传统,是绵长的守护。

        下面,就个人的感触,从以下十个方面来阐述身边的文化遗产保护 一、从思想上认识文化遗产的意义 文化遗产具有连接古今、传承文化、融会历史的意义。因此,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地之宝、一省之名、一国之盛,更是全世界的遗产,全人类的瑰宝。

        所以,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引导国民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懂得文化遗产对于自己、家族、国家、民族、世界甚至子孙后代的独特价值。从而,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所关心、爱护和尊重。

        二、从意识上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 在旅途中,有时我会发现这种现象:有的游客大肆采摘树叶花草等作为纪念品,有的商贩以当地稀有的动物、植物、矿产为纪念品,甚至到了"掠夺性"贩卖的地步。比如:峨眉山的枯叶蝶是名贵物种,然而有的工艺品一件就用掉几十只蝴蝶。

        毕竟,不是所有东西都是自家的,以一己之力也不可能全部揽下。在此,需要打破有些游客狭隘的"家天下"价值观。

        另外,并不是非要在景区留下痕迹就代表着你"到此一游",旅游的纪念途径有很多种。比如:在风景名胜地留影,购买旅特色纪念品、当地特产、明信片、画册,收藏车票、门票等。

        三、多途径学习文化遗产的知识 如果国民具有更多关于文化遗产的知识,对于合理保护文化遗产同样具有积极意义。这里提倡的多途径,即可以从书本上学习,阅读众多旅游、地理、文物保护、遗产介绍的书籍;可以从课堂上学习,通过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补充有关文化遗产的常识和故事;可以从传统媒体上学习,通过电视专题报道、新闻,VCD、DVD记录片,报纸专刊、旅游专版等了解新的故事;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如旅游网站、旅游日记、BBS讨论区、博客日记等进行搜集和记录;当然,最直观的还是亲身体会文化遗产的魅力,身临其境,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多角度体会文化遗产的美丽 文化遗产是一国精华的浓缩,无论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从一定意义上,都具有可视的效果,有的可以通过听觉、嗅觉、味觉等传播。比方说,当地的传统小吃,文化遗产旅游胜地的鸟语花香、气象万千,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色、光、电等。

        多角度体会文化遗产,带来的感触是全方位的,也是"立体式"的,能够使你更加深刻地认识遗产诸多美丽的界面。 五、从做法上审视自己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君子独善其身"、"一日三省吾身"等都有很多的阐述。

        现在,从价值观层面,我们也要不断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言行。在审慎的同时,也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制止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共同维护良好地旅游秩序和保护模式。

        六、从行为上约束自己 以个人观点,从行为上约束自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从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层面,要强调"慎独",避免一个人时,因为无人在场,而采取一些不理智、不道德、不健康的行为。

        其次,从现代心理视角,当在某处景点、文化遗产出现大量不文明行为时,如果不及时制止和根除,往往会产生"从众效应"。即后来的游客,会因为众多前者或当事者的行为不受。

       审计准则不包括(A)

       A.会计师道德准则B.政府审计准则C.内部审计准则D.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的一般内容结构包括三方面:

       首先是一般准则,它是指审计人员资格条件和职业行为方面的准则,具体包括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技术条件所作的规定、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身份条件所作的规定、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条件所作的规定;

       其次是现场工作准则,它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应遵守的准则,包括:对编制审计计划所作的规定、对确定审计范围所作的规定、对获取审计证据所作的规定、对实施审计行为所作的规定;

       最后是报告准则,它是指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选择表达方式和记载必要事项的准则,包括对审计报告应记载事项的规定、对表明审计意见的几种方式所作的规定、对补充记载事项所作的规定、对审计报告的对象和报送时间所作的规定。

       根据审计主体的不同,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主要由国家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三种形式构成。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世界地质公园的推荐准则不包括”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